魅力商丘,簡稱“商”,
河南省地級市,商丘介于東經(jīng)114°49'-116°39',北緯33°43'-34°52'之間。東西橫跨168公里,南北縱貫128公里,東望安徽
淮北、江蘇
徐州,西接河南
開封,南襟河南
周口、安徽
亳州,北臨山東
菏澤、
濟寧。商丘市轄區(qū)面積約占河南省總面積的6.4%,區(qū)域面積10704平方公里。
[1]
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態(tài)類型的特征,分為黃河沖積平原、淮河沖積平原、剝蝕殘丘三大類型區(qū),主要為黃河沖積平原區(qū)。
[2] 商丘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。
[3] 商丘市屬淮河流域,分屬
洪澤湖、
渦河、
南四湖三大水系。
[1]
商丘市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
[4] ,商丘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、中華文明的發(fā)祥地之一,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、商朝最早的建都地、商人商品商業(yè)的發(fā)源地、商文明的誕生地,有“華商之源”的美譽。
[5]
截至2017年底,商丘市轄2區(qū)、6縣、1縣級市;商丘市總?cè)丝?21.01萬人,常住人口729.86萬人,商丘市生產(chǎn)總值2217.89億元,商丘市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4元。
地名由來
據(jù)史載,商族始祖契(xiè)佐禹治水有功,封于商,后遷徙,后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“商丘”。
[8]
建制沿革
商朝(約前16世紀),契的十三世孫成湯滅夏建立商朝,初都南亳。
周朝(約前11世紀),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啟于商,稱宋國,都宋城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秦統(tǒng)一六國,廢封建,行郡縣,商丘屬碭郡(郡治今永城市芒山鎮(zhèn))。
西漢高祖五年(前202年),改稱梁國,屬豫州。
三國黃初元年(220年),稱梁郡。
隋開皇初年,梁郡廢,開皇十六年(596年)置宋州。
唐天寶元年(742年),置睢陽郡,屬河南道。
后唐,改稱歸德郡。
北宋初,復置宋州,景德三年(1006年)升宋州為應天府,為宋朝陪都。
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金改南京(應天府)為歸德府。歸德府之名自此始。
元朝,為歸德府,屬河南布政使司。
金承安五年(1200年),改稱歸德府。
明太祖洪武元年(1368年),降府為州,屬開封府。
明朝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六月,歸德州復升為府,始置商丘縣,府領州一:睢州,縣八:商丘縣、寧陵縣、鹿邑縣、永城縣、虞城縣、考城縣、柘城縣、夏邑縣。
清朝,沿明制,仍為歸德府,屬河南省。
民國二年(1913年),裁歸德府。
民國十八年(1928年),起稱商丘。
1948年11月,解放后為豫皖蘇第一行政區(qū)。
1949年3月,改為河南省商丘專區(qū)。
1950年5月,商丘縣城關(guān)區(qū)改建為商丘市,原商丘市改為朱集市。
1968年,改為商丘地區(qū)。